核保出报价,有报价出单为什么有核保不过的情况?
- 时间:2025-07-08 13:55:52
- 6人阅读
一、报价阶段:基于 “初步信息” 的 “风险预评估”
建工险的报价通常是保险公司根据客户提供的基础信息(非全量信息)快速测算的 “预估保费”,目的是让客户了解大致成本。此时的审核是 “宽松性筛查”,核心是 “能否给出价格”,而非 “是否最终承保”。
报价阶段依赖的信息通常包括:
1.工程基本信息:项目名称、地点、类型(如住宅、桥梁、隧道)、造价、工期;
2.被保险人信息:施工单位名称、资质等级(如特级、一级);
3.基础风险信息:是否含爆破、高空作业等特殊工艺,是否有既往投保记录。
这些信息足够支撑保险公司用 “基础费率表”(如按工程造价的 0.1%-0.3% 测算)给出保费,但不涉及对信息真实性、合规性、风险细节的深度核查。例如:客户说 “施工单位有一级资质”,报价时可能先默认属实,直接用一级资质对应的费率报价,不会立即去住建部系统核查资质有效性。
二、核保出单阶段:基于 “全量信息” 的 “风险终审”
当客户确认报价并提交出单申请后,保险公司会进入 “核保终审” 阶段,此时会全面核查信息真实性、合规性及风险匹配度。若发现以下问题,即使已报价,也会 “核保不过”:
1. 核心信息不真实或不符
资质造假:施工单位实际资质等级低于报价时声称的等级(如声称 “一级” 实为 “三级”),而低资质企业的施工安全风险更高,超出保险公司承保范围;
工程性质不符:实际工程为高风险类型(如深基坑、超限高层),但报价时客户隐瞒为普通住宅工程,导致最终风险评估不通过;
造价虚低:客户为降低保费,故意少报工程造价(如实际造价 1 亿元却报 5000 万元),核保时通过工程合同、招投标文件发现后,会因 “风险与保费不匹配” 拒保。
2. 工程合规性不达标
建工险对工程的 “合规性” 要求极严,若工程存在 “合法性缺陷”,保险公司会直接拒保,常见问题包括:
无有效施工许可证:未取得住建部门颁发的《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》,属于 “非法施工”,保险公司对非法工程的风险不予承保(因非法行为导致的事故,本身也可能被拒赔);
工程手续不全:如未通过环评、消防审批,或属于违建项目;
工期 / 地点变更:实际工期远超报价时约定的期限(如报价时说 1 年,实际要 3 年,风险敞口扩大),或施工地点从低风险区域(如市区)变为高风险区域(如地震带、山区)。
3. 风险等级超出承保范围
建工险的承保范围有明确的 “风险阈值”,若终审发现风险远超预设标准,会直接拒保。常见高风险情形包括:
施工单位风险过高:施工单位近 3 年有重大安全事故记录(如死亡事故)、被列入行业黑名单,或存在多次转包(转包会导致安全管理责任模糊,风险陡增);
工程工艺风险超标:包含未声明的高风险工艺(如水下爆破、300 米以上高空作业),而保险公司暂不承保此类高风险项目;
特殊环境风险:工程位于自然灾害高发区(如台风频发的沿海、地震带),但客户未提前说明,且保险公司对此类区域的工程有承保限额(如年度累计承保不超过 5 个地震带项目)。
4. 与保险公司承保政策冲突
即使项目信息真实、合规,若不符合保险公司的 “内部承保政策”,也会核保不过。例如:
保险公司近期对 “桥梁工程” 收紧承保(因赔付率过高),即使项目资质达标,也可能拒保;
项目涉及 “外资施工单位”,而保险公司暂不承接外资主体的业务(因跨境理赔流程复杂);
工期超过 5 年(建工险通常保期不超过 5 年,超期需特殊审批,若审批未通过则拒保)。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