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泥制品与混凝土制品工作差异在哪些方面?工作分类有什么差别?
- 时间:2025-05-26 11:48:10
- 110人阅读
在保险行业中,承保水泥制品与混凝土制品时的风险评估需结合两者的生产特性、作业场景及历史理赔数据,从多维度量化风险等级。以下是具体的评估框架与实操要点:
一、生产工艺与作业场景风险
1.水泥制品
固定厂房内作业,无露天或高空环境(如水泥砖生产线),常规搅拌机、模具成型机,机械运行速度低,无特种车辆,预制加工为主,流程固定(配料→成型→养护),人工干预少,典型风险事件为模具挤压伤、粉尘吸入(职业病)、机械切割伤。
2.混凝土制品
厂内生产 + 工地现场施工,可能涉及 2 米以上高空浇筑、露天作业,混凝土泵车(臂架高度可达 60 米 +)、重型起重机、搅拌罐车等,需经历搅拌、运输、浇筑、振捣全流程,现场操作环节多且复杂,典型风险事件为泵车倾覆、高空坠落、触电(设备接触高压线)、构件坍塌。
二、原材料与成品特性风险
1.水泥制品:
成品重量轻(如水泥砖约 5kg / 块),运输与安装时物体打击风险低;
原材料单一(水泥占比高),生产过程无易燃易爆物质,火灾风险低。
2.混凝土制品:
成品重量大(预制梁可达 50 吨 +),吊装时易因重心不稳引发倒塌;
原材料含砂石、外加剂,搅拌过程可能产生粉尘,且运输车辆(罐车)若清洗不当,可能因混凝土凝固导致设备损坏。
三、职业风险等级评估
1.水泥制品企业岗位:
低风险(1-3 类):行政人员、质检员、室内成型工;
中风险(4 类):室外搬运工、设备维修工(需攀爬机械)。
2.混凝土制品企业岗位:
中风险(4 类):罐车司机、厂内搅拌工;
高风险(5-6 类):泵车操作员、现场浇筑工(高空作业)、起重机指挥工;
拒保风险(7 类及以上):无安全绳的高空浇筑作业、未持证上岗的特种机械操作员。
保险行业对水泥制品与混凝土制品的风险评估,本质是通过多维度指标量化 “事故发生概率” 与 “损失严重程度”。水泥制品因风险集中、可控性高,核保较为宽松;而混凝土制品因全链条风险复杂,需从工艺、设备、人员、历史数据等层面严格筛选。